“平泉市食用菌研究会”经过不断拼搏进取,2018年4月被评为“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试点”单位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,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,立足新型研发机构理念,展开工作,服务经济,富裕百姓,取得丰硕成果。
传统香菇又增新品种
香菇,在我市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,是我市重要的食用菌品种。但是,传统香菇品种单一,产量低,为了让广大菇农种上更好的香菇,获得更多的利润,研究会不断引进新品种,进行试验。主要有浙香6、灵仙一号、扣香、610、168-3、高温香菇等15个品种,试验栽培采用本地区常规的香菇生产方法生产菌棒、发菌管理,在出菇试验棚中出菇,进行全方位的评比。从出菇阶段的表现观察,浙香6、610、168-3三个品种表现优秀,浙香6、610短菌龄品种,不存在头潮菇“爆出”的现象,并且菇质很好,168-3长菌龄品种出菇质量好,相对产量高,适合全市范围内推广。
2018-2019年进行示范推广栽培,表现出一定的优势,分布在县内和周边市县,全部表现较好,都收到了较好的效益,成为香菇生产长短菌龄搭配的黄金搭档,已经成为本地区的主栽品种。黄土梁子镇的聂志生,2018年生产的168-3品种袋均销售收入达到了10.80元,2019年该品种再创新高,三潮菇袋均销售收入达到9.5元,到目前为止最少有5元利润,根据菌袋的现状,还可出三潮菇,单袋总利润达到8元。
高端品种栽培技术再提升
在上年的基础上,2018年羊肚菌栽培在品种选择上又有所加强,通过母种、原种阶段的系列筛选,确定了1号、2号、3号、5号、10号5个菌株进入土壤栽培试验,并大量开始推广应用,2018年秋季就开示范应用并表现很好。再经过一年时间实验,即可在全市推广,将大大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,让广大市民皆可吃上高端的食用菌产品。
科学管理引新品种试验成功
“裂褶菌”属珍稀食药用菌,具有显著的强身健体、抗肿瘤、防衰老功效。通过对裂褶菌中挥发油、氨基酸、无机元素及各组分进行测定,共测出约20种挥发油化学成分,17种氨基酸和7种无机元素。通过分析,与野生裂褶菌比较,人工培养裂褶菌多糖含量明显较低,但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明显较高。平泉市食用菌研究会,通过上百种食用菌比较,选出“裂褶菌”进行栽培实验,并顺利获得成功,基本掌握了裂褶菌的生产管理方法,经历研究、试验的过程,确定具体的栽培技术,很快就能推广应用。
创新引领传统产业促转型
一是利用杏鲍菇菌糠袋内覆土法生产鸡腿菇技术研究与应用。旨在利用杏鲍菇菌糠栽培鸡腿菇,废物再利用、缓解原料供应紧张问题、延长产业链条;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,增加效益;增加栽培品种,增加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机会;为本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正能量。二是食用菌“系列食用醋”的研究。利用食用菌生产的菌糠,添加部分辅助材料,通过生物发酵工程,酿制含有食用菌特殊成分的“食用醋”系列产品,达到在调味的同时,增强人体免疫力,强身健体的目的。三是设施油桃林下鸡腿菇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。
在设施棚内,空间地面相结合,空间果树生长产出水果;油桃果树下的地面栽培食用菌鸡腿菇,达到水果和蘑菇的双收;解决北方“日光温室”反季节生产水果收益期短、效益低下、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。
( 刘洁 杨秀华 杨可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