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,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,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,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。世界艾滋病日自设立以来,每年都有一个明确的宣传主题,围绕主题,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协调各相关联合国结构,动员成员国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。2021年是第34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我国今年主题是“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”,强调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共建共治共享,携手应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疾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,为实现防治目标、终结艾滋病、终结疾病大流行而努力。
什么是艾滋病?
艾滋病的全称是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”(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,AIDS)。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,即艾滋病病毒(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,HIV)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。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,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,让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,甚至会导致死亡,这是当前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。
艾滋病的传播途径
1.性接触传播
HIV存在于感染者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,性行为很容易造成细微的皮肤粘膜破损,病毒即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而感染。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,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。
2.血液传播
人体被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、静脉吸毒、移植感染者或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。
3.母婴传播
感染了HIV的妇女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,也可将病毒传给胎儿,感染的产妇还可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吃奶的孩子。
对艾滋病的误解
误解一:得了艾滋病很快就会死
首先,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。感染上HIV病毒的人只要及时进行治疗,接受抗病毒治疗,按要求吃药、定期到医院检查,把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控制到正常水平,生命在短期内是不会受到威胁的。即使是已经被确认为AIDS晚期的患者,只要积极治疗,病情会好转,生命会延缓。只要病毒在体内保持一定水平以下,免疫功能良好重建,寿命也就不受影响,换句话说就是感染者和病毒能够一直和平共处下去。
误解二:艾滋病患者大多是吸毒者
艾滋病跟毒品没有关系。很多人一提到艾滋就想到吸毒、嫖娼等等社会黑暗的一面。其实艾滋病跟吸毒没有根本上的联系,除非你和HIV携带者/艾滋病患者共用了同一个注射针头,才有可能会传染HIV病毒。
误解三:艾滋病等同于“性关系混乱”
许多人歧视艾滋病患者,在他们眼里,艾滋病患者都是由于生活行为不检点才染病的,其实不然,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是很无辜的,如:有的是由于历史受血原因造成的;有的是由于职业暴露造成的;有的是由于在非规范医疗机构使用了艾滋病人用过、且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原因造成的。当然,也有由于缺乏健康的性教育,不洁性行为等原因造成的。如果性伴一方患有艾滋病,非常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另一方,所以性伴双方为了自身安全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,千万不能掉以轻心。
误解四:艾滋病患者不能接触
艾滋病只有通过性、血液、母婴途径才可能会感染上,拥抱、握手、共同进餐、共同洗浴和亲吻等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。所以,不必歧视艾滋病人,让我们奉献爱心,只有真正了解艾滋病才能做到互相尊重。
艾滋病的预防
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,通过血液传播、性传播和母婴传播;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,很容易被杀死,因为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、食物、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;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,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,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。因此,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,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,是能够预防的。1.洁身自爱不要有不洁性行为。
随着国内人们思想越来越开放,导致很多人迷恋上了一夜情、婚外情,要知道很多艾滋病患者就是有过一夜情和婚外情。因为一夜情、婚外情的性伴侣身体有无性疾病你无从得知,一旦没有采取防护措施,就很容易患上艾滋病。
2.不吸毒不使用共用注射器。
吸毒本身就对人体危害大,更不用说吸毒人员很多都有不洁性行为。一些毒品是用针头来注射,大多数吸毒人员可没有对针头消毒这一习惯。一旦有艾滋病毒携带者使用了注射针头,那么后面使用这个针头的人都有可能患上艾滋病。为了自己健康着想,千万是不要吸毒和使用共用注射器。
3.避免同性,性生活。
由于每个人性取向不一样,一些人是喜欢同性。要知道同性做爱更容易患上艾滋病,这是由于同性做爱会让生殖器官损伤,从而被感染上艾滋病。
4.不用使用他人私密物品。
之前有个人使用了舍友的剃须刀,不小心划破伤口结果被感染上了艾滋病毒。想要预防艾滋病,千万坚决不能使用他人私密物品,比如说剃须刀牙刷、漱口水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