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半截塔镇什八克村的马铃薯科技小院,温室里绿意盎然。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们寒暑假都会来看一看"冀围薯6号"马铃薯新品种,记录生长数据、研究品种性状。这座占地225亩的农业科创基地,集聚着10名专家、7名研究生和8名技术员,既是科研攻关的前沿阵地,更是培育新农人的实践课堂。
"我们把实验室建在田间,日志本就是最好的教科书。"科技小院负责人汪磊介绍,团队已撰写10篇技术日志,推广膜下滴灌节水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,建立274亩示范基地。2024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3场,培育乡土人才19人,服务7家农业经营主体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扎根农业,大部分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。